近日,王思聪在海外社交平台公开点名网红 EL,斥责其 “当 X 子还要立牌坊”,并抛出 “一周 20 万包养”“穿戴靠卖” 等重磅指控,再度将这位 “网红收割机” 推向舆论风口浪尖,而女方道歉又删帖的反转操作更让事件充满悬疑色彩。
事件溯源指向一场未明的纠葛。据王思聪爆料,网红 EL 曾在日本饭局宣称其主动追求遭拒,随后又在朋友圈辱骂自己,忍无可忍才选择公开反击。他直指 EL 与 “灰产男” 存在关联,暗示其从事外围交易,穿戴的奢侈品均靠不正当途径获取,言辞间充满人格羞辱。面对指控,EL 迅速在社交平台发文道歉,承认朋友圈骂人事宜,却否认饭局提及王思聪及 “20 万包周” 的说法,辩称自己是 “被当枪使”,还晒出聊天记录证明拒绝 “一次性交易”,试图自证清白。
但这份道歉更像越描越黑的辩解。聊天记录中 “只谈钱不行,了解后可相处” 的表述,让网友质疑其变相承认交易性质;而对 “灰产男”“外围” 等核心争议的回避,更削弱了说服力。更耐人寻味的是,道歉文发布数小时后便被紧急删除,有猜测认为是 EL 忌惮王思聪的后续爆料,也有人指出可能是辟谣内容存在漏洞怕遭实锤。
舆论场的反应呈现鲜明对立。不少网友站在 EL 一方,斥责王思聪是 “造黄谣惯犯”,列举其曾辱骂鞠婧祎、败诉朱圣祎案拒不道歉等过往,认为此次仍是 “求爱不成恼羞成怒”,与当年孙一宁事件套路如出一辙 —— 都是被拒后试图通过舆论摧毁对方。但与孙一宁晒聊天记录逆袭走红不同,EL 选择投诉下架相关爆料、限制好友评论,被指 “底气不足”,缺乏自证清白的硬证据。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微妙背景。事发时恰逢王健林限高令撤除、王思聪公司仍被执行 1210 万的敏感节点,有网友质疑这场骂战是刻意转移公众对王家经济状况的关注。而王思聪一边骂战升级,一边仍被偶遇与美女约会,身形瘦削却不改潇洒,更让争议添了几分荒诞感。
从孙一宁到 EL,王思聪与网红的纠葛反复上演。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网红圈与富二代圈层的灰色关联,更折射出公众人物滥用影响力的隐患。38 岁的王思聪仍在私生活绯闻中拉扯,而舆论对 “造黄谣”“转移火力” 的警惕,或许才是这场风波最该留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