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幕上的喧嚣让位于指尖的交锋,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题材的电影《震耳欲聋》即将于 10 月 4 日登陆全国院线,用无声的呐喊撕开社会盲区,带来直击人心的现实冲击。这部由饶晓志监制、万力执导,檀健次领衔主演的作品,取材自手语律师张琪的真实从业经历,首次将聋人群体遭遇的 “定制骗局” 搬上大银幕,填补了题材空白。
影片的叙事核心围绕 “灰度律师” 李淇展开。身为 CODA(聋人家庭中的健听子女),檀健次饰演的李淇通晓手语却刻意与原生群体切割 —— 他曾以高价律师费回绝聋人女孩的求助,在高档写字楼享受名利快感,却在卷入大型聋人诈骗案后陷入道德困局。诈骗团伙以 “年化率 60%” 为诱饵,通过专属理财产品、聋人代表现身说法等手段精准布局,甚至诱骗受害者交出房本,揭露了 “没有不会被骗,只是没遇到量身定制骗局” 的残酷真相。王砚辉饰演的反派一句 “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更将阶层差异的痛点刺入人心。
主创团队的诚意在细节中尽显。檀健次为贴合角色提前数月苦练手语,实现法律术语的精准传递,更以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诠释出李淇从逐利到觉醒的心理蜕变。导演万力用潮湿拥挤的市井场景还原底层质感,编剧汤禹辰(《我不是药神》编剧)则在反诈情节中融入人性拷问,让影片兼具商业张力与思想深度。而音效设计的巧思尤为动人,通过无声与有声的交替,让观众真切 “听见” 聋人内心的挣扎。
定档海报的隐喻更耐人寻味:檀健次立于巨型耳朵构筑的 “牢笼” 中,脚踩聋人肩膀的构图,暗喻精英对弱势群体的依附与剥削,而穿透耳廓的手电光束,又预示着良知的觉醒。影片不止于揭露骗局,更直指信息壁垒、社会漠视造成的 “结构性暴力”,将聋人反诈延伸为对公平正义的普世追问。
当 7000 个手语镜头在银幕流转,《震耳欲聋》早已超越类型片范畴。它是一面镜子,照见被忽视的群体困境;更是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在利益洪流中守护良知。这场 “无声的惊雷”,值得每一位观众静心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