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腾讯视频官宣《风禾尽起张居正》选角,胡歌将领衔饰演这位兼具 “救时宰相” 与 “大明第一美男” 双重标签的历史人物。消息一出,# 胡歌张居正 #话题单日阅读破亿,却也立刻引爆争议,不少网友直言 “他离史书里的张居正还差了点意思”。
从剧方角度看,胡歌的当选堪称 “综合最优解”。张居正角色需覆盖从二十多岁翰林到五十多岁首辅的三十年跨度,42 岁的胡歌既能驾驭青年书生的青涩,又能诠释权臣的沉稳,无需依赖过度特效化妆。其过往角色更自带 “权谋剧 buff”——《琅琊榜》中梅长苏的隐忍谋划、《繁花》里宝总的儒雅狠劲,都与张居正 “儒衫藏权术” 的气质有共通之处。加之与监制陈道明的合作基础,以及兼顾流量与演技的市场号召力,让他在辛柏青、陈晓等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但网友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核心争议集中在两点。其一,外貌气质与 “大明第一美男” 的记载存在偏差。《明史》明确描述张居正 “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且传闻隆庆帝病重时仍紧握其臂不放,可见其自带威严的艳绝气质。胡歌的帅偏温润细腻,缺少史书里那种 “肃肃烨烨” 的压迫感,被指 “更像江南文人,撑不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场”。
其二,演技风格能否驾驭角色的 “灰色地带”。张居正绝非完美圣人:推行 “一条鞭法” 时雷厉风行,连老友情面都不顾;拒绝受贿却纵容父亲收礼;对万历严苛却私下塞点心。这种 “亦正亦邪” 的复杂性,与胡歌以往塑造的 “好人带瑕疵” 角色截然不同。网友担忧他能演好蛰伏的 “忍”,却难以诠释改革时的 “狂” 与不择手段的 “狠”。
争议背后,是历史剧观众审美的升级。艺恩报告显示,该剧核心观众中 72% 有历史专业背景,他们会对照史料较真细节。此前《大秦赋》因言情戏喧宾夺主口碑下滑,更让观众对历史剧的 “风骨” 要求严苛。不过剧组的诚意也可见一斑:胡歌为角色减重、研读明史奏折,5 亿投资将用于考据官服纹路与宫廷布景,陈道明监制更保证了创作底线。
其实历史剧选角本无 “标准答案”。《大明王朝 1566》的成功证明,比起外貌复刻,精神内核的贴合更重要。胡歌能否用 “对账时的停笔微表情”“夜灯下的隐忍眼神” 等细节,演出张居正的孤独与决绝,才是关键。这场争议或许不是否定,而是观众对精品历史剧的深切期待 —— 毕竟我们等的,是能让 “那个时代真的在眼前” 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