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北京首映礼现场的灯光渐暗又亮起,电影《向光花盛开》的主创团队携真实故事里的 “光” 缓缓走来。导演兼主演黄志忠带领齐欢、赵润南、詹妮等主创登台,与影片原型 “网络劝生者” 徐世海并肩而立,在映后交流中,将 “向光而生” 的主题化作句句箴言,直抵人心。
影片尚未公映便已牵动人心,这源于它扎根现实的力量。故事改编自徐世海的真实经历:黄志忠饰演的父亲夏津生,在儿子自杀后坠入深渊,却在帮助问题少年陈晨的过程中重获新生。映后,黄志忠谈及五年创作心路时仍难掩动容,“2021 年看到徐世海的报道,心一下被击中了”,他坦言这部电影不是答案,而是希望唤起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重视,“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不能让他们独自在黑暗里徘徊”。
主创们从角色里读懂了 “光” 的不同模样。齐欢饰演的母亲在丧子之痛中挣扎,她深有感触地说:“影片里最戳人的,是绝望中的彼此支撑,陪伴就是最亮的光”;赵润南则从少年陈晨的转变中看到希望,“不被放弃的勇气,和伸出的那只手同样重要”;詹妮塑造的 “火柴” 代表着迷茫的年轻人,她轻声给我几个标题呼吁:“哪怕光亮微弱,也别放弃等待”。这些来自角色的感悟,让 “向光而生” 的主题变得具体可感。
当原型徐世海走上台,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位挽救了数百个年轻生命的普通人,语气朴实却震撼人心:“看到有人说观影后想多和孩子沟通,想成为别人的光,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台下,管虎、李少红等嘉宾频频点头,管虎直言:“这部电影掀开了社会需要关注的帘子,应该有‘续集’,让更多人看见”。心理学博士林紫则感慨,影片用多线叙事勾勒出家庭失衡、代际隔阂等深层问题,为心理干预敲响警钟。
首映礼的尾声,主创与观众共同望向银幕上的 “向光花”。这部 10 月 24 日即将公映的电影,正如徐世海组建的志愿团队,用真实的力量编织成网。当灯光再次亮起,每个人眼中都映着微光 —— 那是光影里的温暖,更是现实中不愿放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