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5 日,脱口秀演员 Kid 在个人社交账号发文,宣布退出《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 2》总决赛。作为本季夺冠热门,其突然退赛不仅让观众错愕,更将行业原创争议推至舆论焦点。
在退赛声明中,Kid 坦言总决赛部分备稿与演员孙书恒直播内容 “高度相似”,虽强调 “未观看该直播”,但为尊重原创,经与节目组协商放弃比赛。此时距总决赛录制仅数日,冲击性显著。节目组回应称,虽退赛 “影响赛事完整性”,但认可 “做对的事更重要”,并承诺 “加强原创机制”,暗示行业审核漏洞。此外,Kid 提及未来半年 “暂停比赛、专注创作”,该时长与笑果文化对争议演员的 “禁演处罚” 吻合,引发更多解读。
事件曝光后,行业内声音分化。演员张鼎指控 Kid 自 2020 年 “多次抄袭同行”,嘻哈满堂讽刺 “抄袭段子是烂纸”,王越等则呼吁建立 “撞梗抄袭判定系统”,凸显行业对原创的零容忍。观众反应更复杂:部分粉丝赞其 “敢担责”,认为应给改过机会;另一部分质疑声明 “避重就轻”,称将处罚美化成 “沉淀计划” 是对观众不尊重,还有网友发现 Kid 过往表演多 “借鉴网络热梗”。这种分裂恰因脱口秀特殊性 —— 既需个人才华,又贴近生活,导致 “原创” 与 “借鉴” 边界模糊。
Kid 退赛绝非偶然,暴露行业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Kid 曾凭单亲家庭经历获共鸣,《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淘汰时也获观众惋惜,如今口碑反差,折射出行业竞争加剧下的创作焦虑。当前行业最大困境是缺乏 “撞梗判定标准” 与有效版权保护机制,不同于音乐、文字领域的成熟体系,脱口秀原创认定长期靠行业自律,“谁先说谁原创” 成主要依据,叠加节目录制紧、创作压力大,易引发争议。节目组虽承诺优化机制,但业内建议的 “段子查重数据库”“第三方评审” 等方案,均面临执行难、成本高的问题,且过度审核可能扼杀创作活力。
Kid 退赛如投入行业的石子,涟漪未平。其声明中 “尊重原创是共同坚持”,既是辩解也是提醒。当脱口秀从小众走向大众,演员面临商业与操守的平衡,建立清晰原创保护机制已刻不容缓。此次事件或成行业变革契机,无论建段子备案系统,还是完善争议调解机制,都需平台、制作方、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正如网友所言:“我们要好笑,但前提是干净创作。” 唯有守住原创底线,行业才能健康发展,避免更多退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