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楂信息

官媒集体为《731》发声:历史记忆不容消解

2025-08-04

         当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央媒在 8 月 3 日集体按下 “发布” 键,电影《731》定档 9 月 18 日的消息瞬间穿透信息茧房 —— 这个曾经历 180 万次恶意举报、从 7 月 31 日神秘撤档的影片,最终选择在 “九一八” 事变 94 周年纪念日撕开历史的伤口。官媒如此密集地为一部电影站台,在中国影视史上堪称罕见,这背后是一个民族对历史记忆的郑重守护。

         定档日期的选择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宣言。9 月 18 日,这个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日期,与 731 部队的暴行形成残酷的时空对话:1931 年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爆炸声,七年后成为哈尔滨平房区 “四方楼” 里活体实验的背景音。影片选择在这一天上映,将个体命运的刻度(如预告片里那个颤抖的实验编号)与民族创伤的年轮精准咬合。这种仪式感在官媒的传播中被放大 —— 央视新闻特意提及 2024 年 7 月公布的《身上申告书》新史料,环球网则强调海报上 “抵抗遗忘,捍卫真相” 的标语,形成史料与艺术的互文。

         主创团队的十年筹备史,堪称一部微观的历史保卫战。导演赵林山带着编剧刘恒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翻查 3607 名 731 成员名册,在哈尔滨罪证陈列馆对着《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原簿》逐字校对。姜武、王志文等主演零片酬出演的选择,让创作行为本身成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击。官媒着重报道这些细节,实则在传递一个信号:这部电影不是商业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带着考古学精度的历史复现 —— 正如影片在安达特别试验场遗址取景时,剧组用 3D 扫描技术还原了当年的实验壕沟轮廓。

         180 万次恶意举报的数据,意外成为影片价值的最佳注脚。官媒的集体发声,本质上是对这种历史消解企图的正面回应。当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五家单位联合摄制,当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影片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国家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这种背书逻辑在对比中更显清晰:过往官媒对商业片的宣传多停留在文化事件层面,而对《731》的报道则贯穿 “铭记历史 — 捍卫真相 — 珍惜和平” 的完整逻辑链,与伯力审判档案、罪证陈列馆文物构成记忆共同体。

         影片预告片里 “未满 18 周岁请谨慎选择” 的提示,暗含着历史教育的审慎态度。官媒此刻的密集发声,或许正是在提醒:有些黑暗必须被看见,有些伤痛不能被驯化。当 9 月 18 日的银幕亮起,那束光不仅照亮 731 部队的暴行,更将照亮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坚定眼神 —— 这或许就是官媒集体站台的深层用意:让记忆成为抵御遗忘的免疫力。

最新文章

刘宇宁演唱会爆哭:一场跨越六年的双向奔赴

明星

 

阅读10349

《巫师》剧集 5 亿美元投入:奇幻史诗的金钱游戏

热点

 

阅读19566

溢价超 370% 的代抢费,谁在分羹?

热点

 

阅读13852

“吹牛老爹” diddy 保释申请被驳回

热点

 

阅读15473

赵露思近 30 日涨粉约 47 万:一场争议事件引发的流量狂欢

明星

 

阅读1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