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明星们分享工作日常是吸引流量、维持热度的常见手段。但当袁姗姗一句 “我在哀牢山上班” 出现在微博时,引发的不是羡慕,而是一场舆论海啸。
7 月 21 日,演员袁姗姗在微博分享了一组照片,配文 “我在哀牢山上班”,照片中的她身处云雾环绕的山林,身着剧组 T 恤,笑容灿烂。这本是一条普通的工作动态,可哀牢山这个地点,却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以其原始生态和复杂地形闻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 “生命禁区” 的代名词。
网友们的反应迅速且激烈。有人惊叹于她的 “胆量”,更多人则是质疑与担忧。哀牢山腹地山高林密,常有熊、豹、蛇等猛兽出没,磁场异常导致指南针失灵更是常态。就在几年前,4 名地质调查人员在哀牢山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让这座山的危险被大众熟知。面对网友的关心,袁姗姗回复:“有蚂蟥爬我小腿”,还补充自己穿了三层裤子来抵御山中的危险。这样看似 “硬核” 的回应,却没能安抚大众的情绪。
随着事件发酵,新平县文化和旅游局介入回应。工作人员表示,袁姗姗来哀牢山是参加电影《哀牢山・迷境》的开机仪式,拍摄区域应在开发区内,危险的未开发区域严禁进入,以确保安全。哀牢山旅游开发公司也声明免费提供拍摄场地,且拍摄地已禁止外人进入,保障拍摄顺利进行。
但官方回应并未平息质疑,反而引发更多争议。有网友扒出景区此前 “禁止入内” 的牌子,质疑所谓 “开发区” 的真实性;还有人指出制片方与旅游公司存在商业合作,“免费场地” 背后可能是利益交换。普通游客进山审批困难重重,明星剧组却能轻松进入,这一对比让网友直呼 “不公平”,指责明星特权破坏规则,损害公共资源。
哀牢山事件,表面看是明星拍戏的小插曲,实则暴露了娱乐圈与公共资源管理的深层矛盾。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受关注,在涉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时,更应谨慎。此次事件中,袁姗姗将哀牢山拍戏轻松称为 “上班”,缺乏对自然和规则的尊重,引发众怒。
对于地方文旅部门,在利用影视资源发展旅游时,应平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哀牢山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其生态价值远超短期经济利益。允许剧组拍摄,本是宣传地方文化的机会,却因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引发公众对生态破坏和资源滥用的担忧。
公众对袁姗姗哀牢山事件的愤怒,是对规则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捍卫。在追求娱乐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自然的威严和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明星、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尊重规则、敬畏自然,才能避免类似争议,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