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楂信息

“预制爆剧” 现象剖析:影视行业的新困局与反思

2025-07-23
最近,于正的新剧《临江仙》热播,将 “预制爆剧” 一词推上热搜。该剧开播前,于正便在社交媒体频繁宣称这将是一部 “爆剧”,甚至在拍摄期间就断言数据必 “爆”,全然不顾观众反响,这般操作无疑是典型的 “预制爆剧” 行径,也难怪网友调侃 “天塌下来有于正的嘴顶着” 。
其实,“预制爆剧” 并非于正首创。近年来,众多网剧在未开播前便疯狂预约、刷热度、拉代言,“预制爆剧” 的雏形已然显现。例如《大奉打更人》,未播时热度高涨,广告赞助多达 26 个,可播出后豆瓣评分仅 5.4,口碑崩塌,被网友嘲讽为 “半路开香槟”。还有近期炒得火热的《朝雪录》,提前长时间预热,被不少观众称为 “太子剧”。当下影视行业,剧本刚完成,营销便先行一步,播出效果似乎已不再重要,“预制爆剧” 俨然成为业内新宠,观众也只能无奈看着一部又一部口碑欠佳的剧被冠以 “爆剧” 之名。打工人不仅吃着 “预制菜”,如今连看剧都逃不过 “预制爆剧”,实在有些无奈。
“预制爆剧” 的运作模式
所谓 “预制爆剧”,有着一套看似成熟的运作公式:大 IP + 大明星 + 高话题度保底。从立项之初,便开始为 “爆” 做全方位铺垫。以《庆余年 2》为例,它取材于阅文 IP 库中的头部资源,第一季积累的庞大观众基础加上张若昀的角色号召力和王倦的金牌编剧保障,天然具备市场期待和话题保障。平台从立项就以 “剧王回归” 定位进行资源倾斜,宣发规格拉满,开播后剧情梗、角色 CP 热搜不断,每一步都精准策划。
《大奉打更人》同样如此,改编自起点中文网顶流榜单的 IP,男主王鹤棣是新晋流量代表,制作团队由业内老将挂帅。从立项到宣传,全程热搜刷脸、精准粉圈营销,平台还选在男主生日当天官宣定档,利用事件型节点绑定剧集热度 。这种模式下,“大 IP + 大流量 + 大导演 (大编剧)” 成为标配,IP 带来原始流量与用户粘性,流量明星提供宣发初始声量,主创团队保障制作水准,看似构成了一个 “未播已赢” 的先天结构 。
行业追捧 “预制爆剧” 的原因
在当前影视行业,风险高度集中,长剧作为资金投入高、产出周期长的内容形态,平台和制作方迫切需要将其打造成可控的 “商业闭环” 。当平台以主投方身份深度介入项目决策时,便极易以规避风险为核心逻辑,倾向于将好项目操作成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如今 S 级项目动辄上亿预算,一旦失败可能影响平台一整年的内容盈利模型,“不能失败” 成为这些剧集的核心诉求 。所以,创作团队追求的并非创作真正的爆款,而是通过控制变量,砸钱买 IP、绑定流量演员、配齐主流导演、高频营销、提前锁定热度与广告位,来最大限度保障投资回报率 。从平台角度看,长剧的商业回报周期决定了必须采取 “高压启动” 策略,前期通过高密度曝光换取观众上线首周的集中点击,以实现对广告主和赞助商的价值回馈 。

最新文章

回归倒计时!《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携新故事登陆 Netflix

影视

 

阅读12979

申有娜 “可乐瓶身材” 再引争议

热点

 

阅读10286

Lisa‘咬手臂’照片引发全球粉丝热议

明星

 

阅读11387

电视剧《乌蒙深处》圆满杀青,青年力量绘振兴画卷

电视

 

阅读19202

《我在基层当 “诸葛”》:别样短剧,演绎乡村烟火与政策新风

影视

 

阅读1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