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楂信息

大刀打枪械、自尽也能活,战争被简化成“儿戏”

2025-07-17

传统抗日神剧走的是武侠片的路子,主角“飞檐走壁、徒手格斗”大量借鉴了武侠片的夸张表现。

这种饱受诟病的“我方高能、敌方低智”模式,在短剧时代非但没有被摒弃,反而被推向更加荒诞的极端,成为一种系统性“降智”策略。其核心逻辑在于,为了在极短时间内制造“爽感”高潮,不惜牺牲历史逻辑、军事常识与人物塑造的真实性。

最典型的情况是,“我方神化”登峰造极。

短剧《剿灭鬼子》里,日军去村里寻找宝藏,村民为了挑衅日军就用弹弓将日军劫杀在半路,日本军官当场倒地抽搐。为了彻底将他们赶出村子,村民们开办“武术速成班”,这些村民前一秒还是一群普通人,后一秒就能用不熟练的动作将日军打得屁滚尿流。

而《烽火正当年》里,主角下村抓壮丁,身为主角妹妹的国民党军官正带着护卫外出执行任务,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见他们行踪可疑,不仅偷偷放走了她们的马,还直接用木戟将两名国民党军官摁倒在地,仅是孩子就具有高度的侦查能力和轻松制服正规军的武力值。

其次则是日军,被矮化为毫无威胁的“纸片人”。

抗战短剧《七七事变,师父让我下山》刚学武下山归来的主角为救被日军抓捕的村民,竟仅凭一把大刀就敢直面装备枪械的日军。荒诞的是,手持手枪的日本军官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站桩NPC,既不瞄准射击,也不指挥手下反击,就那么直挺挺地杵在原地,静待主角一步步走近,在他手起刀落间被轻松斩杀,不管主角战斗力如何,仅靠日军的“降智”表演,主角就能“一键通关”。

除了武力值的巨大差距,谍战细节更是经不起推敲。

《海城谍影》里情报处王处长为证明自己不是共党,给知情人打电话,但听筒和话筒反着拿,生怕观众看不出“傻子操作”。《这盛世如你所愿》更是犯下颠覆时空的致命硬伤,故事背景明明设定在2004年,主角却堂而皇之地拿着第一代苹果手机联系他以前的领导,全然不顾苹果手机2007年才正式问世这一事实。

这些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与设定,不仅是对观众智商的挑战,更赤裸裸地暴露了制作方在历史考据上的懒惰以及剧本打磨上的敷衍。

死亡在短剧中也变得随意至极,抗日神剧中人物心脏中枪还能救,抗日短剧里的主角举枪自杀都被埋了也能活。

《火种》里主角儿子为了保护父亲的卧底身份,毅然举枪自尽。主角在乱葬岗找到儿子遗体后,亲手将他埋到土里,还堆起了坟头,可就在主角刚转身离去时,被深埋在坟里的儿子竟然破土动了手指。儿子的死而复生,完全没有逻辑铺垫,纯粹为了强扣“精神火种永不灭”的主题,让剧情沦为荒诞笑谈。

《海城谍影》里主角被情报机构认为是杀害汉奸的凶手,在审讯中中弹死亡,镜头清晰展现了他中弹后的痛苦挣扎,任谁看都是无法挽回的死亡结局,可最后一集林逸飞却毫无征兆地奇迹生还,声称是女主父亲救了他,最后和女主手牵手走向所谓的圆满结局。

这种为结局圆满而无脑复活的剧情设置,只顾“主角怎么都赢”的爽文套路,主角大开金手指的碾压,抗战时的苦没感受到,观众记住的只有转瞬即逝的爽感,短剧自然而然陷入“越离谱越有话题”的恶性循环,让观众在廉价的快感中渐渐遗忘历史的真相。

最新文章

回归倒计时!《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携新故事登陆 Netflix

影视

 

阅读14375

申有娜 “可乐瓶身材” 再引争议

热点

 

阅读17340

Lisa‘咬手臂’照片引发全球粉丝热议

明星

 

阅读16246

电视剧《乌蒙深处》圆满杀青,青年力量绘振兴画卷

电视

 

阅读13662

《我在基层当 “诸葛”》:别样短剧,演绎乡村烟火与政策新风

影视

 

阅读17987